好眠老健康 老年睡眠障礙與治療
文/李豪剛 臺中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
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門診主訴之一,但是所謂的「失眠症」只是症狀描述,而不是精確的診斷,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是多樣性的,臨床上必須進行鑑別診斷。
四成老人失眠 需對症治療
老年人的失眠可能導因於不同的生理或精神疾病,例如因為心臟病無法平躺,以致於失眠,或因為老年失智症合併妄想,以致於日夜顛倒。多數的「失眠症」是屬於次發性的,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精神疾病,所謂找不到病因的「原發性失眠症」比率約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對於睡眠障礙患者,首先必須針對可能的病因鑑別,才能對症治療, 而不是給予鎮定安眠劑解決失眠的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老人需要的睡眠比較少,這是錯誤的觀念!應該說他們的睡眠「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 老年人常會在白天想睡覺,這說明了他們的夜間睡眠是不夠或不好的。
約有百分之四十二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問題,相較於其他年齡,老年人有較高比例的睡眠障礙。
助老人好眠 先找出原因
以下就老年人相關的睡眠障礙型態、常見失眠的原因及治療方式做一簡單介紹。
「原發性失眠」,亦即「精神生理性失眠症」(psychophysiological insomnia),佔慢性失眠的百分之二十。定義為失眠期間超過一個月以上,且非由其他身體疾病、物質或藥物使用、或其他特定的睡眠疾患所引發的失眠症。
另一類「次發性失眠」,則包含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精神疾病相關的失眠、藥物或物質引起的失眠,此類失眠常常是一個以上的原因造成。
因身體疾病而失眠
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年人,都有 一種以上的生理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造成夜間咳嗽,引起睡眠中斷,腦中風及退化性神經疾病,也會發生夜間驚醒的情況,其他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的心臟病,癌症患者關節炎洗腎病患攝護腺肥大或使用利尿劑的老年人,往往也會造成睡眠障礙。
與失智症有關的睡眠障礙
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其原因包括:老化引起的睡眠生理產生變化,例如會造成夜間時睡時醒,白天容易打瞌睡,又由於體能活動減少,社交活動減少, 暴露陽光的機會減少,常會造成白天睡覺、晚上失眠的睡眠障礙的型態。
另外跟失智症有關的睡眠障礙,最常見的是日落症候群,這是由於失智症患者的腦部退化,影響到作息的規律,一般在下午三點開始,就會出現精神混亂,行為躁動不安,對照顧者壓力會有重大的影響。
助眠有方 日落不驚惶
老年睡眠障礙的一般處置原則
■ 每天早晚應在相同的時間入睡與起床,不要企圖早睡或賴床。
■ 不要睡午覺。
■ 白天不要躺床。
■ 每天養成規律的運動。
■ 不要看手錶跟鐘。
■ 躺在床上卅分鐘未能入睡就起床做些輕鬆的活動。
■ 咖啡跟茶儘量在早上使用,中午以後禁止飲用。
■ 睡前不要大吃大喝。
■ 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
■ 控制臥房環境,如溫度、噪音與光線及床墊,儘量調整舒適,以利睡眠。
老年失智症引起的「日落症候群」,建議
■ 白天應做運動,使老人家在睡前感到疲倦容易入睡。
■ 每天應有相同的家人、工作人員照顧相同的失智症患者。
■ 每天要給予定向感的提醒。
■ 每天給予適當的環境刺激及維持適量的室內光線照明。
■ 最好在下午時段,大約四到五點半這個時段給予太陽光的照光治療。
■ 確定老人家的眼鏡跟助聽器放置在固定位置且可隨時取用。
失眠症的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失眠症患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無法放鬆自己, 導致失眠。透過放鬆技巧訓練,生理回饋訓練等,學習放鬆全身的肌肉,控制自己的呼吸、心跳等,來減輕焦慮,紓解緊張,經由對睡眠環境、外在刺激的操控, 除去引發失眠的不良刺激之制約反應,及尋找能幫助睡眠的新的制約反應。
老年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了解正常的睡眠生理,建立正確的認知,有助於減輕對偶發性 ( 短暫性 ) 失眠的焦慮。睡眠異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經由醫師評估才能確定病因,針對造成睡眠障礙的病因進行處置,並配合環境、生理、行為、心理等層面整體性介入處理,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新聞來源:慈濟醫療人文月刊—人醫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