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分為阻塞型、中樞型及混和型三種,其中以阻塞型的病人居多。
在睡眠期間,因為肌肉張力下降,造成呼吸道阻塞,並產生鼾聲,嚴重時會導致呼吸氣流無法進入肺部,血中含氧濃度下降引起呼吸中止甚至窒息現象。
此情況在一晚可能發生數十次到數百次不等,患者自身不易察覺。由於睡眠斷斷續續,睡眠品質差,導致白天常常打瞌睡、精神不濟、無法專心,進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有些人在睡覺時因為上呼吸道的肌肉失去原有的張力,或是上呼吸道結構上的關係,導致呼吸道變窄,吸入的空氣通過狹窄的呼吸道所引發的空氣摩擦聲就是「打鼾」。 嚴重時呼吸道會塌陷而阻塞,此時空氣無法進入肺部,造成呼吸停止超過 10 秒鐘以上,或者呼吸的氣流降低 50 %,並且伴有血液中氧氣濃度降低 4 % 的情形,這就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Obstructive Sleep Apnea)。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通常在睡覺時會打鼾,而且呼吸斷斷續續,一次停止 10 秒以上,嚴重者甚至一小時停止呼吸達數十次造成血液中的氧氣濃度急遽下降。
由於大腦受到缺氧的刺激,誘發自我保護的覺醒機制,因此整晚一直重複:
入睡→打鼾→呼吸中止→缺氧→淺睡或覺醒→
入睡→打鼾→呼吸中止→缺氧→淺睡或覺醒…
的循環周期,所以不論睡得再久也感覺很累,白天精神不佳,容易打瞌睡,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造成工安或交通意外事件。
依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度的分類標準,當呼吸中止或呼吸減弱大於10秒合併血氧下降,就會記錄一次,呼吸中止或減弱指數在每小時5次以下為正常,5至15次為輕度,15至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則屬重度。也就是說,正常人在睡眠時也會偶爾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形,但若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大於5次,即屬病症需要積極治療,否則會產生後遺症。